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
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位于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绩溪路218号,始建于1926年,是集医疗、教学、科研、预防、康复、急救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,是合肥市医保定点单位。
也是国家卫生应急医疗移动救治中心、国家卫计委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、国家卫计委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、国家卫计委腹膜透析培训示范中心,先后荣获全国援外先进集体、全国青年文明号、中华全国总工会模范职工之家、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、全国卫生系统巾帼建功标兵、全国城市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。
历史发展
1926年5月,医院在上海南市沪军营外马路363号创建,名称为上海东南医学院附属东南医院。
1937年7月,医院迁至上海法租界萨坡赛路。
1949年12月,医院随校内迁安徽怀远县,并于1950年元旦开诊。
1951年6月,医院由私立改为国立,皖北行署正式接管。
1951年8月,医院从安徽怀远迁至安徽合肥市前大街(现长江路)。
1952年9月,医院住院部迁至合肥市德胜门外东南岗(现绩溪路)。
1952年10月,经安徽省政府批准,医院改名为“安徽医学院附属医院”。
1985年12月,医院改名为“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”。
1993年12月,医院被卫生部评为首批三级甲等医院。
医疗设施
医院开放床位2825张,拥有手术机器人、PET-CT、3.0磁共振、宝石能谱CT、复合手术室、3D腹腔镜、64排螺旋CT、ECT、X线骨密度仪、分子激光眼治疗仪、自动化检验全套设备、数字化减影成像系统等医疗设备。
研究成果
近年来,医院承担国家863计划和973计划、国家科技惠民计划、国家万人计划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基金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、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课题250余项。获省部级以上奖项70余项,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,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,三获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,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、三等奖及安徽省科技一等奖、二等奖、三等奖数十项。
学术著作
医院每年发表学术论文1300余篇,其中SCI收录论文280余篇,主编和参编国家级规划教材30余部。医院主办5种国内外公开发行杂志:《肝胆外科杂志》、《临床骨科杂志》、《临床眼科杂志》、《临床护理杂志》、《临床肺科杂志》。
临床教学与研究机构
医院是临床医学一级学科科学和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,临床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,硕士学位点覆盖所有的临床科室,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,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,省部级共建重点实验室1个,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。同时,医院是国家卫计委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、国家卫计委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、国家卫计委腹膜透析培训示范中心、临床药师培训基地、脑卒中筛查培训基地、四级妇科内镜手术培训基地等。
科室设置
医院有儿科、妇产科、风湿免疫科、风湿免疫科、风湿免疫科、消化内科、泌尿外科、神经内科、普外科、皮肤性病科、口腔科、心脏外科、肾脏内科、骨科、心血管内科、神经外科、血液内科、耳鼻咽喉科、内分泌科、医学心理科、烧伤外科、呼吸内科、呼吸内科、中医科、急诊内科、急诊外科、普胸外科、肿瘤内科、整形外科、眼科、肿瘤放射科、乳腺外科、器官移植中心、麻醉科、血液透析中心、影像科、检验科、病理科、超声科等临床及医技科室。
特色专科
一、国家级重点学科:皮肤性病科。
二、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:神经内科、呼吸内科、中西医结合肿瘤科、泌尿外科。
三、安徽省临床重点专科:儿科、普外科、心血管内科、内分泌科、感染病科、风湿免疫科、妇产科、消化内科、心脏外科、神经外科、肿瘤内科、肾脏内科、整形外科、眼科、骨科、普胸外科。
医疗优势
一、优势病种:银屑病、红斑狼疮、白癜风。
二、优势技术:机器人手术、3D腹腔镜手术技术、辅助生殖技术、体外循环和心脏不停跳冠脉搭桥、心脑血管介入治疗、胸腔镜和腹腔镜微创手术、自体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、小儿先心病介入治疗、小儿脑瘫的康复治疗、电子耳蜗技术、肝肾联合移植、婴幼儿肾脏捐献移植、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大面积烧伤、微粒皮移植、角膜移植术、颅底肿瘤临床手术、立体定向放射外科。
挂号时间
上午7:30-11:00;下午13:00-17:00。周六、日照常。
门诊时间
上午8:00-11:30;下午14:30-17:30。周六、日照常。
急诊时间
全天24小时应诊。
乘车路线
公交路线
1、安医住院部、绩溪路门诊部:乘坐6路、21路、148路、149路、153路、154路、705路公交车在安医站下车即到;或乘坐1路、115路、126路、133路、148路、162路、166路、226路、701路、705路、901路公交车在安医附院站下车即到。
2、长江路门诊部:乘坐1路、3路、116路公交车在飞凤街站下车即到;或乘坐10路、120路、31路、138路公交车在长江饭店下车即到。
分支机构
医院长江路门诊:合肥市长江中路305号。